10月14日,在伊宁市伊水街道伊水社区种植大户娄红刚家的600亩大田地里,拖拉机悬挂着调整好的小麦条播机正在播种冬小麦,新模式采取“7+2播种”模式播种,与净作冬小麦方式不同,即播种7行冬小麦,留出2行距离等待小麦灌浆期时播种玉米。这种冬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模式,将充分发挥利用不同作物需要的空间优势,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实现一年两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开展冬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同一田块里实现一季两熟,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自治区小麦产业体系伊宁试验站站长孙娜的一席话说到了娄红刚的心坎里。
图为娄红刚家采用冬小麦复播玉米种植模式的农田正在播种小麦种子。杜磊摄
娄红刚从事农业生产已有11年了,从最初的种植20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1万亩地,主要种植的就是玉米和小麦。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更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他家种植的农产品产量连年增高,收入也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又增效,娄红刚迫切需要“植入”全新种植理念。9月27日,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伊犁州农牧机械技术推广总站、霍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模式下乡活动,这让娄红刚找到了灵感。
“通过实地观摩和农业技术人员面对面指导、现场答疑,我当时就决定,今年拿出600亩地,试验冬小麦套种玉米的模式。如果明年在收获季能达到预期效果,我将扩大这种模式的种植面积。”娄红刚说。
事实上,针对伊犁河谷农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民收益不高等问题,2023年,伊犁州农业农村部门已先行一步,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充分利用伊犁河谷有效积温优势,在霍城县兰干镇和平村开始了伊犁州首次冬小麦套种玉米试验种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为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张子沛(右)家的小麦出苗情况。杜磊摄
和平村种植大户张子沛就是先行先试的农户。有着40余年种植经验的他,去年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8行冬小麦+2行玉米”套种模式,试种了120亩地,冬小麦平均亩产6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00公斤。
张子沛介绍,“8+2套种”模式,一般小麦行宽1.05米,玉米行宽60厘米,以前满播小麦每亩地要使用种子25公斤,采取套种模式后,每亩地使用种子仍然是25公斤,争取小麦亩收获穗数达到45万穗,因为要等到小麦灌浆期时才播种玉米,留出种植玉米的60厘米宽度的地块,可以解决密植小麦在生长时的通风问题。今年,他将套种模式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地,9月底播种的冬小麦现在已经出苗,等到小麦收割完毕后,还将尝试运用大豆免耕机械化播种技术,在小麦行里复播大豆,达到一年三熟的效果。
孙娜告诉记者,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的地块,年积温需要大于3500℃,无霜期在150天以上。同时,还要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耕层结构良好、水源有保障,且配备滴灌设施的地块。在品种选择上,冬小麦种植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早熟类型,玉米种植品种选择生育期90-100天,株型紧凑、耐密、抗倒类型。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俞涌说:“截至10月12日,伊犁州已有5000亩耕地采用了冬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目前,伊犁州主要探索试验的是‘8+2、7+2、6+2’三种套种模式,农机部门也积极对接农机具生产企业,研发、调试、推广相关农机具,不断满足农户生产需要,助力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