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日暖阳渐盛,伊犁河谷气温迅速上升,积雪融化加速,极易引发融雪型洪水。伊犁州锚定“四不”目标,紧盯三大风险,早做准备、全面部署,全力做好春季融雪型防洪备战工作。
2月21日,在伊宁市皮里青路与干沟路交汇口的桥涵里,四五名工人弯着腰、低着头,站在冰冷的河水里,用双手挥舞着尖镐进行除冰作业。“桥涵长100多米,冰层厚度超过30厘米,最厚的地方有1米,水里特别冷,干得特别费劲,特别困难。”村民达尼亚尔·吾买江边干边说。
2月21日,在伊宁市皮里青路与干沟路交汇口的桥涵里,工人弯着腰,低着头,站在冰冷的河水里,用双手挥舞着尖镐进行除冰作业。李亚锋摄
“这些积冰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在融雪期形成冰坝,影响水流畅通,甚至引发局部洪水。”伊宁市巴彦岱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冶生玉说,全镇辖区有3条河,目前镇村两级加大了河长巡河力度,重点对排洪设施、行洪通道及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投入人力、机械对结冰渠道进行清理,提前储备各种抢险物资,全面防范融雪型洪水和冰凌型洪水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伊宁市水利局防汛抗旱服务中心干部贺云飞介绍,近期中高山积雪融化加快,产生融雪型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全市加强了对3条河道、8条沟渠及水工程的巡查管护。同时,充分发挥12个自动雨量站、3个自动水位站等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的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有效防御洪水灾害。
据统计,目前伊宁市防洪抢险应急物资已储备120张铅丝网、1万条编织袋、2台挖机、2台铲车、10辆工程车辆、2台照明设备、4台水泵、1台发电机,并积极申请3万平方米防洪格宾网片和10万条编织袋。
据气象水文部门会商预测,2025年伊犁河谷极端天气仍呈多发频发态势。2月19日至26日河谷气温迅速上升,河谷北部沿山霍城县、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县市需加强防范融雪型洪水和冰凌型洪水。
融雪型洪水简言之是指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也由于前期积累的降雪量较大、积雪厚,随后气温回升又很快,加速了积雪消融的速度而形成的洪水。和普通洪水不同的是,融雪型洪水当中会夹杂大量的冰凌和融冰,所到之处,带来的破坏也极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防范融雪型洪水、泥石流及雪崩等灾害。伊犁州加强应急、气象、水利、水文等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对河道、堤防、水库、山洪沟道等329个山洪易发区、399个沿河人员聚居区、327个涉河各类工程、22座重点水利工程、120个河道重点险工险段等区域进行了全面隐患摸排,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45处。同时,严格落实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细化完善防洪预案措施,落实专项资金,做好防洪抢险物料和设备储备。截至目前,落实州县市防汛抢险资金674万元,储备防洪铅丝笼677吨,防洪编织袋202万条,应急车辆机械836台,建立应急抢险队伍335支9949人。
2月21日,霍城县惠远镇为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春季融雪型洪水,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河道冰雪进行了全面清理,减少冰雪融化后可能造成的河道堵塞,确保行洪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每年惠远镇三道坪都会受到洪水侵袭,今年气温回升快,预计汛期提前10—15天,为确保主汛期各族群众生命安全、生产平稳,该镇联合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开展了专题研判,紧绷“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安全弦,提前谋划,全力夯实防汛备汛基础。
霍城县惠远镇副镇长热不海提·帕力哈提介绍,目前全镇已储备1万个沙袋、两吨铁丝、4捆铁丝笼、30吨砂石料。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河流水位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群众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伊犁州防汛抗旱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九刚告诉记者,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伊犁州切实强化预防预备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程的安全风险管控,沿山各县市立即全面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物资机械储备,组建应急抢险队伍,进一步完善了防洪减灾体系,努力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不断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记者李亚锋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