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宫保鸡丁,鸡胸肉要选嫩的,切成均匀小块腌制后,炒出来才滑嫩。”2月6日,在伊宁市艾兰木巴格街道数字就业服务驿站里,一场家庭餐制作培训班正热闹进行中。走进驿站,只见培训老师一边讲解着宫保鸡丁的做法,一边熟练地示范着,学员们围成一圈,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解。实操过程中,伴随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宫保鸡丁陆续出锅,大家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这7天的培训太宝贵了!我学会了很多烹饪技巧。”伊宁市英阿亚提小区居民扎依旦·塔依尔参加了本次家庭餐制作培训,看到自己烹制的菜肴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她充满了成就感。凭借着在培训中提升的厨艺,扎依旦·塔依尔计划之后去餐厅就业,开启自己全新的职业篇章。
像扎依旦·塔依尔这样,通过数字就业服务驿站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居民还有很多。新春伊始,伊宁市艾兰木巴格街道托乎勒科瑞克社区居民沙衣布佳马·买买特怀揣着对新年的憧憬,走进了数字就业服务驿站登记个人信息。“我一直想找一份既能发挥我的特长,又能让我稳定增收的工作。”沙衣布佳马·买买特在登记时说道,“听说这里不仅提供技能培训,还能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推荐就业岗位,我觉得特别实用。”
自2023年成立以来,艾兰木巴格街道数字就业服务驿站就成为居民就业的重要助力平台。驿站按照“公平公正、高效便捷、优化服务”的原则,建成了一站式劳动保障监察服务大厅。充分利用驿站就近便民的优势,将服务关口下移、力量下沉,为劳动者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截至目前,驿站已为辖区4000多名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除了教大家新技能,我们数字就业服务驿站还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且实用的就业服务。”艾兰木巴格街道数字就业服务驿站工作人员祖丽胡玛尔·伊玛木说,“一方面,我们积极对接各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搭建起企业与辖区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举办招聘会、开展线上岗位推送等形式,让求职者能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用工需求。”
在艾兰木巴格街道数字就业服务驿站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而这样的就业服务模式,也在巩留县巩留镇塔什干沙孜村得到了生动实践。
2月5日,走进巩留县巩留镇塔什干沙孜村塔什干巴依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制衣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工作,裁剪布料、缝制样衣、熨烫检查、折叠包装……经过一系列工序,一件件成品衣服依次下线,密密麻麻的针脚线绣出了大家幸福的新生活。
马玉红是厂里的老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这份工作不仅提高了她的家庭收入,更让她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术。“自从来到服装厂,我学到了很多技能。”马玉红感激地说,“我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而且我家就住在附近,上下班很方便,还能照顾家人。”
近年来,巩留县坚持大力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塔什干巴依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自2016年入驻巩留县以来,始终秉承“一人培训,一人上岗”的原则,已累计培训妇女670名,为周边村民打开了就业大门。
“我们公司目前有7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周边的村民。在这里,她们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工作机会,还掌握了实用的职业技能。”该公司工会主席孜拉来·牙生江说。
为进一步促进家门口就业,巩留县不断强化创业扶持力度,为创业者营造更为优越的创业环境。截至目前,巩留县已新增805名创业者,这些创业者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创业梦想,还带动了2492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目前,伊犁州已建成8个零工市场、12个零工驿站,设立14所校园就业服务站,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基层就业服务窗口1117个,点面结合构筑家门口“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2025年1月,州直各级机构累计提供就业创业服务8727人次,推荐就业2926人次。
“今年,我们将推进常态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服务对象覆盖高等院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各类用工企业,实现招聘信息不断线、就业服务不停歇,持续打造‘24+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伊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阿斯哈提·买苏甫说。(记者古荣陈莹通讯员买丽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