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犁州依托伊犁河谷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通过培育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品牌打造、三产融合等举措,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将“小水产”做成“大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4月2日一大早,在伊宁市伊水街道伊水社区水产养殖基地,技术员杜亮亮来到池塘边查看蟹苗的生长情况。
“前不久投放了30万只蟹苗,目前来看,长势良好,基本适应了本地生长环境。我们每日都会定时定点查看,精心管护,到秋天就能上市,让大家吃到美味的大螃蟹。”杜亮亮说。
今年,伊水社区新建1000余亩的养殖水面和稻田地,适时开展稻蟹共作、稻虾共作养殖。该基地目前已投放来自江苏盐城的30万只中华绒毛蟹“长江1号”蟹苗。今年5月,养殖基地的部分螃蟹将进入稻田,部分留在现有养殖区,可通过开展垂钓、研学等项目,推动单一水稻种植向农旅融合转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今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春耕备耕工作以生态农业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部分乡镇依托优质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条件,积极推广“稻蟹共养”“稻蟹共生”等新型农业模式,以生态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察布查尔县察布查尔镇宁古齐牛录村的“稻蟹共生”基地,稻田里目前已实验养殖200亩虾蟹,虾蟹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水稻也为虾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水产养殖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鼓起村民的“腰包”。
宁古齐牛录村“稻蟹共生”基地试养的蟹虾生长良好。永旭峰摄
“今年我们是初步试养,预计一亩地有35公斤左右的产量。我们将结合生态养殖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打造集养殖、采摘、垂钓、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宁古齐牛录村党支部书记韩金贝说。近些年,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投身水产养殖领域,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了澳龙、罗氏沼虾及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水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伊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苗基地看到,一个个育苗池一字排开,底部安装了暖气管,使室内保持恒温,供氧、循环等各类设备齐全,可确保鱼虾蟹苗正常生长。该公司总经理管小平介绍,近期公司从江苏引进的100万只小龙虾苗已在育苗池健康生长,没有出现死亡等现象。公司正准备引进700万只左右的虾苗进行繁育,进一步做大伊犁河谷“新鲜”的养殖规模。
记者从伊犁州农业农村局渔业处获悉,近年来,伊犁州狠抓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科技渔业,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2024年,州直渔业养殖面积2.5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2.51万吨,较上年增长6.35%,实现渔业产值5.01亿元。其中,冷水鱼、虾蟹等名特优产品产量达0.83万吨,占全州渔业养殖产量的33.6%。今年,伊犁州直在持续稳定渔业养殖规模,增强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营销、宣传与普及,促进渔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渔业增收,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记者 卡米拉 永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