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凌晨,昭苏县喀拉苏镇54岁的牧民努尔江·胡安尼西拜赶着自家的100只羊、31匹马、15头牛踏上了前往阿合牙孜冬牧场的路途,这是他第34年行走在这条转场路上。
这几天,转场牧民比较多,他们都想趁天气还不是太冷的时候,把牲畜赶进冬牧场放牧。在昭苏县萨尔阔布乡、喀夏加尔镇、喀拉苏镇、昭苏镇等乡镇场,包括努尔江·胡安尼西拜在内,约600户牧民、近40万头(只)牲畜将在阿合牙孜冬牧场过冬。
每到冬季转场季节,阿合牙孜冬牧场的看青人江阿拜·艾买克和妻子总会忙前忙后,江阿拜帮转场来的牧民赶牛羊、给马喂草料;妻子则为大家做上可口的饭菜,端来香醇的奶茶,吃饱喝足后的牧民总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题。江阿拜和妻子住的房子不仅是镇上专门修建的看青房,还是牧民冬季转场途中歇脚的驿站,全木结构的房子是彩钢屋顶,还做了外墙保温,室内的太阳能储电器已更换成最先进的了,除了可以用做照明外,还可以满足电视、冰箱和洗衣机等电器用电,这为来来往往的牧民提供了许多便利。冬天虽然寒冷,但江阿拜夫妇觉得这是个最热闹、最幸福的季节。
看着越来越多的牧民来到冬牧场,江阿拜选了一头9岁的牛进行冬宰,储备过冬的肉食。不管谁家冬宰,都会邀请一些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得知江阿拜家冬宰,15户牧民从或远或近的地方赶来帮忙,经过大半天的忙碌,一头牛就被宰杀、分割、腌制、晾晒好了。江阿拜特地煮了一大锅肉,招待亲朋好友,当一盘盘香喷喷的牛肉端上桌时,围坐一圈的男人们用小刀把大块牛肉切成碎肉,女人们把面条煮好捞出放入盘中,再撒上切好的碎牛肉,浇上肉汤,一道深受大家喜爱的美食——那仁就做好了。
江阿拜和亲朋好友忙着冬宰的这天,天还没亮,努尔江就赶着牲畜开始进入冬牧场了,一路上走了近14个小时,临近傍晚时,才走到江阿拜住的看青房,此时的他已身心疲惫,牲畜也急需休息和进食草料,努尔江决定休息一晚上再走。桌上香喷喷的那仁饭,让饥肠辘辘的努尔江大开胃口;室外,江阿拜已给他的牲畜喂上了草料。吃饱喝足后的努尔江精神了很多,他点燃了一支香烟,静静地听着身旁牧民弹奏着冬不拉。夜深了,牧民们也纷纷离开了这里。江阿拜已把被褥铺开,今晚,努尔江就在一间约40平方米的房间里休息。江阿拜说,这间房子里最多一晚上住过30多位牧民。24日一大早,努尔江就早早起来,因为他今天还要赶着牲畜走半天的路程。在一处冒着炊烟的山沟里,高高的雪山下是一片金黄色的牧草,几家牧民房屋已飘起袅袅炊烟,牛羊在山坡上啃食牧草,牧民们在屋前钉着马掌,成群的北山羊在高而陡峭的山崖上嬉戏觅食,好美的一幅冬牧场油画。
努尔江已记不清楚这样的转场路走过了多少年,但冬牧场发生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以前冬牧场的条件很艰苦,路也难走,没电,也没电视看,更别说打电话了。大雪封山后,就与外界隔绝了,牧民们除了要带足米面油肉外,想吃水果青菜就很难。”努尔江说,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政府每年投入很多钱,修路、建牧业医院、完善通信设施,推广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卫星电视,让冬牧场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前只能行走牛羊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平整的石子路,石子路又变成了柏油路,牧民们家家都用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看上了卫星电视,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牧民们还可以选择机械化转场,缩短转场时间,降低牲畜在转场途中的死亡率。
“以前骑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现在大小车辆都可以开进冬牧场,拉运牲畜、送菜和草料都很方便。”努尔江说,在有网络的地方,牧民们可以用手机打电话、上网,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机械化转场虽然节约时间,但运输牲畜多了,要花费一大笔费用。在拉运过程中,怀孕的母羊容易在车上因拥挤碰撞造成流产。骑马赶着羊群转场虽然很累,还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怀孕母羊通过行走更利于春羔的生产。”与努尔江一样,现在,很多牧民仍然愿意赶着牛羊转场。在冬牧场,像努尔江一样,牧民们每天早出晚归,赶着牛羊在草场中放牧,生活节奏虽然慢而单调,但也自在悠闲,乐在其中。(记者赖宇宁张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