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实现伊犁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关键期、机遇期和提升期,应做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伊犁审计实际,制定“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一、工作回顾与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伊犁州直审计机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依法履职尽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理念、探索创新,审计监督的职能继续得到强化,审计监督的领域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审计、扶贫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稳步发展,政策跟踪执行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启动有序,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州直审计机关在维护稳定、民族团结、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经受了实践考验,全面完成了伊犁州“十三五”审计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成立审计委员会,审计机关既是党的工作部门又是宏观管理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加强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既要治“已病”又要防“未病”,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守护者”的重要作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州党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全方位部署、推进审计工作,审计工作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十四五”时期是伊犁审计发展重要的关键期、机遇期和提升期,同样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上看,有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对审计工作的直接领导、关心关怀,审计监督与宏观管理的职能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伊犁州直已经构建了党委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为两翼的工作格局,为伊犁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不断优化的伊犁审计机关和干部队伍,经过磨砺与磨练,在政治品行、履职能力、创新发展等各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具有广阔的提升发展空间。
——从挑战上看,审计全覆盖的监督要求与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审计干部的政治站位、全局视野、战略思维、履职能力需要加快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成果利用和审计整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加快补齐短板;以大数据审计为基本的现代审计方法运用较为薄弱,科技强审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加快推进。
二、“十四五”时期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审计资源,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伊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为自治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审计贡献。
2.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伊犁审计工作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自治州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主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地县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办事机构综合协调作用。完善自治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和自治州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完善州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和政府日常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完善对县市审计工作的领导与指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
——建设优秀政治机关。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制度规定更加完善,职责履行更加权威。
——打造一流业务团队。以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提升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和宏观思维能力,全面普及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全面深化审计问题整改,争创优秀审计项目,使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和常态化“经济体检”的积极作用能力明显提升。
——提炼、创新伊犁审计文化。增强干部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创建全国、自治区文明单位,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3.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措施贯彻落实,推进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审计委员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进审计工作,从大局和全局看问题、提建议。坚持州直审计工作“一盘棋”,努力突破力量不足的瓶颈,统筹安排审计和其他各项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审计力量。
——坚持依法审计。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式、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坚持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相结合;聚焦主责主业,退出与法定职责无关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重大风险隐患等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加大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纪违法问题的移送查处力度。
——坚持客观求实。实事求是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区分是主观故意违纪违规还是过失犯错,区分是政策制度、法规不完善还是有意违规,区分是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客观公正、审慎地作出处理意见和审计结论。
——坚持鼓励创新。对于改革发展中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的新生事物,有利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提高资金绩效,给予支持鼓励,提供宽松环境,保护创新和创造,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审计工作总体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宏观性布局,运用系统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统筹推进审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大力促进州县审计工作协同发展,重大审计项目统筹安排,形成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共同推进州直审计事业迈向新阶段、新高度。
三、审计工作的任务
4.扎实开展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一是构建覆盖州直部门、县市基层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建立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明确州、县市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审计单位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二是围绕落实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审计监督,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动源头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然。重点关注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就业优先、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投资项目推进等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聚焦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以及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宏观分析,在推动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体制机制上发力。要适时跟踪,及时报告审计成果,为州党委、州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持续深化财政审计。围绕财政管理开展审计监督,加强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开展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数据先行、项目统筹、上下贯通,推进州直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一般性和低效无效支出压减、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盘活,切实提高预算管理绩效,促进积极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按照资金流向,关注从项目设置、预算安排、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结余结转清理到政策目标实现等情况,揭示乱开“口子”、该拨不拨、该用不用、乱支乱用、绩效低下甚至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注重剖析屡审屡犯和普遍性经常性问题,提出完善财政和预算管理制度机制的政策建议。
6.加强民生审计。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开展审计监督,加大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推动自治区党委、州党委惠民工程落地见效,维护好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紧紧围绕州党委、州政府关注的问题,每年开展一至二个专项审计或专项调查,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乡村振兴方面。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实施、政策措施落实、资金使用绩效、项目效益发挥等情况,做好稳定脱贫后续审计工作,关注项目资产的管理、运行、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着力反映政策措施不落实、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涉农领域金融风险、违法违规变相举债、盲目上项目搞政绩工程等问题。
——社会保障方面。关注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和绩效,揭示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等重大问题,保证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的落实;关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社会捐赠、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促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强化救灾、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跟踪审计,监督检查资金、物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等工作顺利进行。
——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方面。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开展审计,关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关注经费投入、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等社会效益情况,及时反映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绩效。
7.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围绕推进反腐倡廉开展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公共资金使用、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制约和监督。一要编制项目规划,细化对象分类,科学安排计划。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州、县市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分别进行审计;对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林业等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安排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二要聚焦经济责任,加大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审计力度,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加大对资源分配、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审计力度,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促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履职尽责。三要发挥监督合力,强化结果运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等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加强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面。围绕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审计监督,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审计,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伊犁。一要推进绿色发展。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重点项目实施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揭示和反映资源环境领域“短板”问题,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二要揭示风险隐患。促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和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节约集约永续利用。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法科学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促进规范管理。
8.强化政府投资审计
——做好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加强对使用财政资金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新疆发展资金等建设项目以及关系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审计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征地拆迁、建设进度、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关注项目规划布局、投向结构以及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突出过程控制,实现提质增效。
——加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力度。发挥跟踪审计优势,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开始跟进,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通过监督关口前移,把握项目环节,紧盯内部控制,事前提出要求,事中指导纠正,事后发表建议,落实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提高审计成效,实现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
——推进投资绩效审计。从项目论证阶段可研报告的合理、必要和可行性,决策阶段最优方案的选择,实施阶段规模、标准、进度、质量和造价的控制,竣工使用阶段投资效益的发挥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审计和评价,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提高投资绩效。
9.加强企业审计
围绕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审计监督,最大限度激活企业发展潜能。以促进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推动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推进完善体制机制,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增强发展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运行。
——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审计方面。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加大对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国有资本有效流动、优化布局和规范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方面。重点关注企业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资产负债损益、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等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审计方面。推动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职责,推进政企分开,将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促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四、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
10.突出重点,推进实现审计全覆盖。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行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方面,突出政策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伊犁州实际,点面条块结合,开展全局性、行业性、专项性跟踪,为州党委、州政府决策服务。在财政审计方面,运用数据审计技术,每年对州、县市本级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全覆盖,对州直县市政府财政决算开展审计。在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方面,对州、县市本级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的社保、“三农”、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民生资金开展审计。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州、县市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现全覆盖。在企业审计方面,对州、县市国有企业财务情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审计全覆盖。在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方面,对州、县市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以及其他公共资金投资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和建设运营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
推进审计全覆盖,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审计形式上,对纳入审计监督范围的单位,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在审计内容上既要坚持全覆盖,也要突出审计重点。在审计资源上,统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支力量,强化州直审计工作统筹和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积极作用,选聘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建立州直审计人才库,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在审计手段上,大力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筛选疑点、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健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五、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11.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有效利用审计成果。“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确定审计结果公开项目,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事项,公开后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项,调查处理已形成结果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特别限定的事项,通过通报、公告等方式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做好审计结果公开的解读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误读误解误判,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2.坚持严肃问责,推动整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一是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记账销号”制度,压实整改责任,落实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的规定,完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二是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强化跟踪督办、人大监督、纪检问责,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巡查机构的联系,做到审计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相互贯通,全方位提升审计查出问题跟踪落实整改工作。三是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州直部门、县市年度绩效考核。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
13.建立健全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立足审计项目立项、审计现场管理、审计结果文书复核审理审定、审计结果利用、业务考核、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分环节、分层级落实质量控制责任。一是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审计组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业务会议审定的质量和水平,对重大审计质量问题严肃追责问责。二是完善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主审责任制,坚持日派工、周调度、月小结现场审计工作制度;三是加强审计执法检查,配合人大开展《审计法》执法情况检查,强化对审计执法程序、环节、内容的监督检查,提升依法审计水平。四是开展州直审计系统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提前谋划、及早准备,培育打造自治区、全国优秀审计项目。
14.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机构作用,按计划对涉及资金量大、下属单位多、承担任务重的公安、教育、卫生、国资、财政、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重点部门和一类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在州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全面落实内部审计制度。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利用好内部审计成果,提升内部审计成效,发挥好“系统免疫”作用。
15.强化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的核查。正常化开展对社会审计出具的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工作,向社会公开核查评定结果,促进依法公正执业。
七、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16.强化审计信息化技术保障水平。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建设州直审计信息化数字平台,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筹建州审计数据中心,与州级大数据平台联网对接,全面提升州直审计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17.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实现对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特别是医疗、扶贫、社保、医保、国有企业等重点行业、重要部门信息数据的全归集。对州、县审计机关收集的电子数据信息逐步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数据使用价值。
18.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方式,完善数据采集、清洗、筛查、推送、核查的工作机制,实现点面结合、条线结合。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数据审计项目,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取得经验,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动。
19.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围绕大数据部署,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为重点,加大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及信息系统审计力度。针对各部门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寻求可切入接口,整理搜集可利用数据,实时掌握动态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经济安全可靠。
20.配合完成“金审三期”工程建设。提前谋划,积极做好与国家“金审三期”工程系统的衔接工作,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协同经济高效。
八、认真做好江苏对口援疆工作
21.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与两地实际相适应的联系交流机制、问题协商机制、人才支持机制、项目互动机制和资金帮扶机制,经常性召开对口交流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开办专家论坛,组织开展专题攻关,积极引入援疆省市审计专业团队或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州直重大专项审计,多层次、宽领域、多点位开展传帮带工作,有效提升伊犁审计思想理念、业务技能和综合水平。持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推动开展更宽领域、更高效率的人才智力交流和合作,促进伊犁审计高质量发展。
九、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事业发展合力
22.强化政治机关建设。一是突出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立身立业立信,把讲政治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州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确保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建强班子,带好队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把方向、谋大局、办实事、促改革的能力。三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支部建到审计组,不留死角,不存间隙,始终做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覆盖,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加强对工会、妇委会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23.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警示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政治体检”。二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审计机关“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人员“八不准”工作纪律,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开展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监督检查,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把审计人员廉政教育、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确保审计人员廉政方面不出问题。三是深入学习、认真遵守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24.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和“访惠聚”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新疆历史的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活动载体,深化活动内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组织,提升能力。支持“访惠聚”工作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做实做强产业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25.加强意识形态和审计文化宣传工作。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强化干部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二是强化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三是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培育审计宣传队伍,增强审计干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激发想写、会写、能写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大力推动审计文化建设。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线,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办好“伊犁审计”微信公众平台,讲好审计故事,开展多种形式审计文化活动,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养,营造审计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无我奋斗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十、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审计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化能力,锻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26.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一要突出政治引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审计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二要强化站位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存在问题发现不了是失职,发现问题不上报是渎职;拓宽政治视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治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要践行为民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之中。
27.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和实践锻炼,提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针对审计干部特点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实施审计业务干部、党务干部输出培养计划,选送干部到审计署、江苏省和自治区审计厅挂职锻炼、“以审代训”,争取5年外派培训审计干部占州直审计干部25%;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鼓励支持审计干部全员参加业务培训,持续开展自学,鼓励考取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符合报考条件人员获得初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达到95%以上,其中:中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达到80%以上。到“十四五”末,80%的审计业务人员能够独立从事审计项目,60%的人员能够担任审计组长。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面向社会招录、人才引进、择优选调等方式,充实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优化审计干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加强审计专业人员力量;三是加强轮岗交流。落实和完善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把干部轮岗交流作为提升业务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审计干部原则上要有财务、计算机专业技术岗位经历。
28.加强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建设。以提升审计干部研究能力为主线,提高审计干部综合素质。一要聚焦主责主业,倡导开展研究型审计,把研究工作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二要心怀“国之大者”,着眼宏观研究“国之大者”,学会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开展研究。三要加强学习积累,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四要坚持总结、认识、运用研究成果,善于从宏观研究中去思考和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用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引领和推动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29.加强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加快现代数据信息利用与分析的技术方法的普及运用,使审计干部像用“计算器”、“算盘”一样熟练运用数据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0.完善激励机制。一是用好用活干部考核机制。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注重开展对干部职工季度考核,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对公务员年度考核、奖惩、使用、晋升的重要依据。二是将干部职工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等纳入考核,作为个人评先选优、职务与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营造团结协作、竞争有序、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党员先锋岗”评选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严管和厚爱结合,使每一名审计干部感受到审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