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质量促转型、促发展,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伊犁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是伊犁州直质量事业发展的关键五年,全州认真贯彻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质量强州为抓手,构建涵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领域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稳步提升,走出自觉、创新、共治、共享的特色质量发展之路,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为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组织保障更加有力
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坚持把质量强州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组织体系,建立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质量强州”实施方案》,将质量强州工作纳入州直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同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州直各县(市)、有关部门成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能。定期召集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质量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任务,做到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创新驱动效果明显
通过品牌引领示范,企业发展动力得到加强。“十三五”期间,“伊犁酒”、“伊犁薰衣草精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伊犁安琪酵母、伊犁川宁药业积极开展QC质量活动小组质量创新活动,运用先进管理方法,企业卓越绩效能力得到提升。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率先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校测、食品药品检验、纤维检验等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伊犁州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州直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三)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持续加强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保持“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现场核查、工作督查”常态化,“十三五”期间,州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食品类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率和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二是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面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终身制,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创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不断推动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和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十三五”期间,伊犁州直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三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组织实施蓝天保卫战,通过推进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提升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等有力措施,让伊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十三五”期间,州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5%;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森林覆盖率达13.87%;主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促进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州直民政系统养老护理员岗前知识培训率达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48%。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投诉处理率100%,旅游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二、“十四五”时期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研究质量强国战略,分析质量发展形势,制定质量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以质量强州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点战略支点建设,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计量的基础作用、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的桥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质量发展环境。
(二)面临挑战。伊犁州直质量发展面临质量安全任务繁重、监管资源与监管任务矛盾凸显、质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主要表现:质量发展基础薄弱,质量共治层次不高,区域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质量竞争力和水平不强;一些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低,质量诚信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售假冒伪劣现象未得到根治,产品质量缺陷、服务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科学带头人匮乏,质量专业人才短缺;质量基础设施和科研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推广。
三、“十四五”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州党委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总目标,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推动实施“质量强州”战略为主线,坚持用改革创新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推动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实现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好的共享质量发展成果。建立质量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强质量人才教育,培养质量领军人才,建设适应质量发展的专业队伍。
2.严把质量安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科学处置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改革创新。创新质量管理体制、方式方法,提升质量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宏观管理,最大限度释放质量改革红利。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
4.强化社会共治。坚持全面、全程和全员的质量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并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质量强州”战略稳步推进,质量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宏观质量管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实现农产品品种、质量、效益显著改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重点工程质量达到行业优良水平,名优产品和服务品牌不断涌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管理先进、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州直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到2025年,伊犁州直质量整体状况与全区同步达到国家质量发展总目标。
2.具体目标
“质量强州”战略成效显著。形成完善的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质量强州深入人心,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品牌带动作用突出,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质量人才队伍壮大,质量文化特色鲜明,质量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显著改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逐步健全安全监管机构,监管责任得到落实。动态监管、安全评价、事故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强化,质量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服务经济发展更加有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布局、以质量强州支撑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点战略支点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有力;服务发展方式更加优化、服务领域更加宽阔,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精细化更加凸显。
质量技术基础更加坚实。新型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计量基础作用和保障能力增强,认证认可工作有效性更加突出,完成技术机构整合改革,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保障有力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
质量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质量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员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培养一批在州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培育一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质量管理高级专家,逐步形成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行政执法人才等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
伊犁州直质量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
92 |
98 |
预期性 |
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 |
0.42 |
0.29 |
约束性 |
申请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 |
100 |
100 |
预期性 |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 |
83 |
110 |
预期性 |
药品抽检平均合格率(%) |
95.98 |
98 |
约束性 |
药品检验检测能力(项) |
108 |
203 |
预期性 |
食品抽检总量(批次/千人) |
3 |
5 |
预期性 |
食品(含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
98 |
>98 |
预期性 |
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个) |
2 |
11 |
预期性 |
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单位(家) |
4 |
10 |
预期性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
76.91 |
85 |
预期性 |
消费者投诉举报办结率(%) |
95 |
100 |
约束性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重点监测河流水环境质量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
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82.5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
工程质量投诉办结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个) |
6 |
8 |
预期性 |
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个) |
104 |
>125 |
预期性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
48 |
55 |
约束性 |
四、“十四五”时期质量发展工作主要任务
(一)强力推动质量强州战略进程
深入开展“质量强州”活动,提高质量强州活动的组织力和推动力,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推进平台,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将质量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质量发展“一把手”工程,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质量强州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完善质量工作组织保障,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扶优治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落实质量工作考核,促进行业、区域质量工作持续、均衡发展。
(二)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工程
1.质量提升工程。发展智能制造,全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发展,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继续实施“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工业强基示范项目,着力破解工业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发展薄弱、协作配套能力弱的瓶颈问题。
2.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体系,建立质量信用制度,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深化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建设,畅通质量诉求渠道。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的质量执法,严厉查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大案要案,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体系认证工作。加快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加强进出口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领域的认证工作。
(三)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
1.积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研究制定品牌建设配套政策,健全品牌培育激励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创建知名品牌。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制造业品牌,在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着力培育服务业名牌。加大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创国际化品牌,培育出口名牌,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积极争创国优工程、“鲁班奖”优质工程、“政府质量奖”优秀企业。围绕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建设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造区域产业质量品牌。
2.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加强标准实施、强化标准监督全链条管理理念。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研究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协调推进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及政府管理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四)持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1.加快综合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优化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形成以奎屯—伊宁为中心的检验技术服务中心,强化检验检测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各行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重点发展食品、药品、纤维、特种设备、环境、水利、公路、化工、建材、轻工和装备制造业等检验检测领域。增加投入资金,用于进出口中药材检验、医用防护类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建设,鼓励开展中药领域科学研究项目,打造本地特色中药产业链;大力推进奎屯市HVI棉花公证检验中心建设。采取人才引进、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检验人员专业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棉花公正检验年承检能力达到80万吨以上。伊犁州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能力提升成为疆内一流、辐射中亚的检验检测机构。
2.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强与江苏省标准计量研究院等技术机构工作对接,利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改进检测服务模式,建设智慧检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检测流程数据沉淀、试验数据智能分析、试验资源统筹管理,形成智慧检测、智能管理、智能分析、智慧决策全方位的高自动化服务流程,从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综合服务能力,为伊犁州直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通过对检验检测大数据进行统计整合,为行业监管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及时分析发现各行业动态,并对高风险产品、行业进行预警,指导新产品开发,推动行业发展。
(五)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
推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落实使用单位安全自我承诺与监督检查、自行检查与第三方检验检测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以互联网+智慧监管、分级分类监管、风险管理为主线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实现全过程、系统化、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安全风险研判预警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实行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化管理。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提升特种设备智能监管平台,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气瓶追溯平台等公共服务数据质量,实现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六)全面提升量值传递服务水平
聚焦民生重点,强化对安全防护、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检测等民生领域计量监管,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诚信建设,夯实基础,充分吸纳社会力量有序进入计量校准市场。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和规范管理,提升医疗和疫情防控用计量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在工业节能领域,继续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在线监测工作,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技术监管,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好技术支撑,有力推动自治州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伊犁州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达到110项以上。
(七)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应对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实施农业标准化和良好农业规范,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修复力度,推动奶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优势产业优质安全发展,加强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监管,有效实施棉花公证检验。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到2025年,伊犁州直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工程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终身制,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大力推进建设工程开发和应用,推进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创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积极争创国家、自治区优质工程。加大对工程监理、施工现场管理等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把质量安全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到2025年,工程项目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
3.服务质量安全。制定和完善旅游、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政物流、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质量标准和体系。建立用户调查、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应用等制度,引导各个行业和广大企业运用用户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开展质量分析、评估和改进活动,推进先进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发挥示范标杆效应,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5%。旅游投诉办结率达100%。
4.环境质量安全。加快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提高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能力水平。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对散煤、重点工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扬尘等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监管。到2025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及PM2.5等大气污染因子的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及伊犁州直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的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重点监测河流水环境质量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质量强州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负责质量强州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动质量强州的合力。建立质量强州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质量工作纳入各县市、各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领导小组主推、部门主动、企业主体”的责任机制。
(二)加强人才保障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培养质量人才的科学机制和吸引质量、标准化人才的良好环境,增强专业监管力量。采取强化培训、鼓励学习、加强交流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步伐,不断提高利用国际人力资源的能力,为实现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提供质量和标准化人才保证。
(三)加强舆论保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质量专题、专栏、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质量强州建设工作。加强对质量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广泛宣传企业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应负的责任、义务,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中国品牌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质量建设事业,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经费保障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及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保障监管执法、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特别是加强检验机构能力提升及基层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经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
(五)加强科研保障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优势和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引进高水平青年人才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培养和积聚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骨干,打造结构合理的高绩效科研团队。围绕市场需求和科研项目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实现前沿仪器设备的购置与更新换代,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杜绝隐患,规范市场,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