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在霍城县兰干镇茹先巴克村的1200亩加工用番茄种植基地,已是硕果累累。
“今年是合作社首次在茹先巴克村种植加工用番茄,目前来看长势不错,亩产至少可达10吨。”霍城县翠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东王栋说。
在瓜农刁良学的西瓜地里,一个个油亮亮、圆滚滚的西瓜,在瓜藤丛中若隐若现,甚是喜人。
近年来,茹先巴克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配强“两委”班子,规范“三资清理”,聚焦特色产业,将职责任务“清”、资产家底“清”、发展思路“清”、就业去向“清”等措施作为推动富民强村的有力抓手,探索走出了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5.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1万元,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调结构兴产业
距离县城仅有3公里的茹先巴克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农业村,可因为人均耕地仅有2亩多,种植结构单一,茹先巴克村村民收入一直不高。
如何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找到一条最适合茹先巴克村的发展之路,让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军夜不能寐。
陈建军与本村种植大户深入交流,他发现调整种植结构是关键,蔬菜种植见效快、效益高,茹先巴克村又邻近县城,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
说干就干,在得到霍城县委、兰干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后,陈建军确定了“土地流转+蔬菜种植+务工就业”产业发展思路。
但让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并不容易,为了让村民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陈建军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上门给村民算经济账,从思想上破解村民顾虑,坚定产业发展信心。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2023年,茹先巴克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3个百分之百,即土地流转百分之百、高标准农田百分之百、节水灌溉百分之百。
“土地流转后,发展什么产业,我们优先考虑的就是用工量比较大的产业,比如制种玉米和蔬菜种植。今年,茹先巴克村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6000亩,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亩,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费,通过务工还能挣到一份工资。”陈建军说。
加工用番茄在种植全过程都需要人工除草。“基本浇一次水,就需要人工除一次草,加上春季补苗也需要部分人工,每亩人工支出就要800元左右。”王栋说。
7月1日,在茹先巴克村1200亩加工用番茄种植基地,热比艳·许可正与村民一起人工除草。“1天130元,大家都抢着干呢。”热比艳·许可说。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7月1日一早,来自霍城县惠远镇的水果零售商杨志新开着小货车来到刁良学的瓜地。“最近天气炎热,西瓜卖得最好。茹先巴克村的西瓜不错,今天准备批发1吨回去。”杨志新说。
刁良学在茹先巴克村种植西瓜已有6年时间。今年,他种植早熟西瓜100亩、白兰瓜20亩。“西瓜上市已有一个多星期,每亩产量预计在5吨以上,收益不错。”刁良学说。
在刁良学的瓜地,收购商正在装运西瓜。卢钟摄
今年,茹先巴克村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思路,凭借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途径,采取政府搭台、种养殖大户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式,积极推动特色经济作物、特色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在温室大棚种植红薯,就是茹先巴克村的大胆尝试。
在17座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薯苗长势良好,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薯苗长势良好,绿意盎然。卢钟摄
“红薯美味且营养丰富,市场价格比较稳定。今年,我们通过引进合作社,首次在温室大棚种植早熟红薯,8月初即可采收,比大田红薯早1个月上市。”陈建军说。
以培训强本领
土地流转后,如何让村民有事干、有钱挣?
茹先巴克村结合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及村民就业意愿,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定岗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拓宽创业就业思路,提高就业技能。
村民吐尔逊娜依·阿不力孜的丈夫因受过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打打零工,家中还有三个孩子,老二正在读大学。今年年初,吐尔逊娜依·阿不力孜参加了村里组织的中式烹饪技能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就在家中开了一家切面坊。
当日,记者在切面坊看到,保鲜柜中摆满了各种面条,不时有村民前来购买。“生意还不错,每个月差不多有3000元的纯收入。”吐尔逊娜依·阿不力孜开心地说。
4年前,村民买力旦·阿布都艾尼参加了糕点技能培训班后,就在家里开了一家糕点坊。为提高技能,此后每年村里举办的糕点培训班,她都会第一时间报名。
“通过参加培训班,店里的糕点种类已经增加到30余种,每个月的收入都在3000多元。”买力旦·阿布都艾尼说。
买力旦·阿布都艾尼正计划于7月中旬到乌鲁木齐参加糕点培训。“这次主要去学习制作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甜品,回来以后,还可以把糕点拿到巴扎上去卖。”买力旦·阿布都艾尼说。
为使村民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两不误”,茹先巴克村还在村委会办公阵地成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摸清底数,健全台账,为就业创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岗位对接、创业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富余劳动力”务工模式,有组织地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乡村治理“智慧化”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霍城县委组织部的指导和牵头下,去年11月开始,茹先巴克村党支部将原始的手工积分制管理“智能电子化”列为村重点攻坚项目,与浙江成功软件专业团队合作,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现手工积分制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积分制服务管理的全新“迭代升级”。
“智慧乡村”积分制体系由群众微信端、网格员APP端、网络后台数据端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端口组成,通过可视化大屏集中分析展示积分排行榜、红黑榜、机动任务快报、网格积分动态、民情处理动态、前沿资讯和实地走访动态等信息。
群众微信端主要设置红黑榜、就业早班车、政策服务、问题反馈、线上巴扎、消息通知6大功能。网格员APP端以快捷的操作界面和信息推送,第一时间答复和反馈群众;网络后台数据端以严谨的后台审核、统计、下发任务,综合处理积分制管理工作和数据运用。可视化大屏综合分析三个端口积分制成效,直观反映村积分全貌和成果。
“‘智慧乡村’积分制软件将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便利化,把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和村规民约等规则制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且智能的形式具象地呈现在群众面前。‘智慧乡村’积分制软件运用以来,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乡村基础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引领优势进一步深入,形成了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前进的良好局面。”陈建军说。
喜看时代变迁
因为感觉心脏不舒服,当天一早,村民热比艳木·阿不都外力就来到村里的卫生室,村医周海霞立即为她做了心电图检查,随后通过“心电一张网”上传到县人民医院,5分钟后,远程诊断就传了回来。
“心电一张网”是现代科技催生出的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智慧医疗成果。2023年初,霍城县在全疆范围内首先建成并铺开全国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项目,不仅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以前患者想做心电图检查只能去县医院,去年年初,霍城县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便携式心电设备,心电图数据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实时上传至县医院,医院及时出具心电图报告,根据心电图结论进行危险分级,在报告的醒目位置标注普通心电图、危急心电图、预警心电图。同时遇到危急心电图的时候会启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开辟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转诊,最大限度地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周海霞说。
1997年,刚从伊宁卫校毕业的周海霞,被分配到茹先巴克村卫生室工作。“当时,卫生室只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平房,也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只能给患者打个针,开个最简单的药。如今,卫生室共有2层楼、1000多平方米,可以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提供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康复治疗,村民有什么小病,基本不用出村。”周海霞说。
85岁的艾买提江·玉素甫曾担任过茹先巴克村的村干部,这些年来,他也见证着茹先巴克村的变化。
“茹先巴克村人多地少,以前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现在的茹先巴克村,光村民家里的小汽车就有400多辆,一家比一家的房子漂亮,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艾买提江·玉素甫说。
今年“七一”前,艾买提江·玉素甫还喜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采访中,老人兴奋地戴上纪念章,拿起都塔尔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曲《繁荣的霍城县》。
艾买提江·玉素甫兴奋地戴上纪念章,拿起都塔尔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曲,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卢钟摄
在老人悠扬的歌声中,我们知道,他一直以来所期待的,正是祖国今日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记者卢钟王理立杨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