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人好客,自古即是。对于来自四海八方的客人,伊犁人都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有足够愉悦的体验。吃,奉上草原羊肉做成的拌面、抓饭、手抓肉、纳仁;玩,可入草原赏无边草色、壮阔花海,也可进街巷看淳朴民风、独特风情。家家院落,无不敞开大门,笑迎来客。
倘若离开,伊犁人也希望能为客人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让客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伊犁”相伴,都有一段记忆中的美好时光相伴。
伊犁礼物,应运而生。
伊犁有好物
“伊犁有很多好东西。”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副教授殷越说。6月16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伊犁宾馆为即将举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展示布展。为了此次大赛,她和伊犁师范大学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带领学生设计出地道风物、地道美食、地道民俗、地道特产四大系列的“伊犁礼物”,共100件单品。
“比如风物类,我们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本地特有的花纹、民居、窗户、博物馆文物等。”殷越说。
二十四节气香包就是这样的一组文创产品。伊犁盛产香料,基于此,殷越和她的团队设计出了一套二十四节气香包,每个香包上都绣有符合这一节气的花朵。“在花朵的选择上,首选咱们伊犁的花,像天山红花、天山雪莲、本地玫瑰、薰衣草,都有体现。我们也会放眼全国,把梅兰竹菊及其他符合特定节气的花朵绣上去,这样,既有地域特色,又融入了传统文化。”殷越说,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能体现伊犁的文化内涵,并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伊犁州博物馆伴手礼系列”是殷越在州博物馆现有文物基础上开发的一组文创产品。文物不仅具有本地特色,更有现实意义。它们作为伴手礼,向世人介绍了本地历史和文化,让人们能够深层次地了解这里,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凤首扁壶茶礼套装”正是殷越基于这一理念设计而成。
青花凤首扁壶是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8年出土于阿力麻里古城附近,高18.4厘米,口宽4厘米,底座直径8.2厘米。壶体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柄和壶嘴有残缺,凤形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直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是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凰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景。这件文物既传承了中原天鸡壶外形特点,又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马镫壶的扁体造型特点,体现出文化的交流融合。
据考证,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世仅有两件,其中一件出土于伊犁,另一件出土于北京。“我们把这件青花凤首扁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复原,缩小尺寸,创作成便于携带的伴手礼,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茶杯,花纹正是凤首的造型,颜色也取自青花瓷的青色,非常好看。”殷越说,这样一套便携式茶具,文化厚重,可以做有效的文化输出。
伊犁有好物。上好的黑蜂蜂蜜、口感醇厚的奶酪制品、香甜可口的特色干果……殷越和她的团队以灵慧巧思,将它们一一设计成或充满萌趣或彰显地域文化的“伊犁礼物”,期待它们能带着伊犁人对四方游客的祝福,走出伊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带“美好”回家
州文化馆软陶彩塑老师卢瑾设计制作的“伊犁蓝”彩塑浮雕系列文创作品是第二届“伊犁礼物”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的银奖作品。卢瑾以软陶和黏土为主要材料,将伊犁小巷中随处可见的蓝色窗户、蓝色墙壁和街头的花朵融为一体,创作出一件件相框、一个个钥匙扣,再搭配以灵动可爱的小陶人,就成为一件可以打包带走的“伊犁礼物”。
卢瑾说,每次在伊犁街头流连时,看到蓝色的门窗和院落,就感觉特别安静,特别美好,觉得窗户里面一定有故事。“伊犁有大山大河的美,也有这些角落里的美。我希望这些不经意就能给人带来美好的角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所以就有了创作‘伊犁蓝’彩塑浮雕系列文创作品的想法。正好也赶上第二届‘伊犁礼物’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结果收获了银奖。据工作人员说,这些作品展出后,很多人都觉得特别美好,所以特别喜欢。”卢瑾说。她决定,以后要拿出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专心致志地继续创作这些作品。
创作“伊犁礼物”是州党委、政府深入贯彻“旅游兴疆”战略,挖掘最具区域性、特色性、代表性的精品旅游商品,增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旅游商品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旅游商品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伊犁礼物”文化旅游商品大赛。
如今,州直共有300多家企业700余款产品被纳入“伊犁礼物”,在伊宁市金融大厦、那拉提景区、巩留核桃沟,甚至江苏南京、盐城等地都开设有“伊犁礼物”门店。这些凝聚着伊犁人的热情、汗水和匠心,以及伊犁独特风情、山水风光和历史底蕴的文创产品,它们的名字叫“伊犁礼物”。它们的心愿,是把美好带给四海友人。 (记者李剑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