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在伊宁县新疆西牧源食品有限公司分割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快速将排过酸的新疆褐牛肉分割包装,这一批牛肉产品将被及时送往伊犁各大火锅店。“目前,我们公司仅开发新疆褐牛产品就有50余种,产品不仅销往伊犁本地及疆内市场,还远销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新疆褐牛产品得到各地消费者认可。”新疆西牧源食品有限公司综合业务部部长朱慧慧说。
图为新疆西牧源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分割牛肉。杜磊摄
新疆西牧源食品有限公司是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近年来,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科技+市场+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实现了从饲草料种植、肉牛标准化养殖、牛羊现代化集中屠宰、牛羊肉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研发和应急储备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2024年生产加工牛羊肉5000余吨,完成产值约2.5亿元。
走进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智慧养牛示范基地,只见一头头新疆褐牛膘肥体壮,工人们正有序地打扫棚圈、投喂饲草料。“基地主要从事新疆褐牛育肥产业,目前存栏900余头,年出栏量4000余头。基地是公司牛肉产品的第一道关,我们严守绿色养殖规范,严格执行动物疫病防疫要求,严把饲草料质量关和环境卫生清洁关,按照程序科学配料,精心喂养,确保输出牲畜健康绿色。”该基地负责人王光华说。
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廷新说:“伊犁发展新疆褐牛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伊犁州有4706.37万亩的天然可利用草场,并且发展新疆褐牛的历史悠久,伊犁河谷新疆褐牛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因其肉质鲜嫩、口感适中得到了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要抓住优势高质量发展新疆褐牛产业,推进新疆褐牛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新疆褐牛品牌溢价,把三产的销售端做大做强,反哺一产和二产,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朱廷新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在全疆市场开设了45家直营店,在江苏、广东、湖南、重庆等地建设了12家直营店,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4家销售网点,未来还将继续加大直营店建设,推动新疆褐牛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
2024年,伊犁州直立足新疆褐牛重要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继续加快新疆褐牛联合育种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新疆褐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年末新疆褐牛存栏129.6万头、出栏47.9万头,均占全疆的61%以上。当前,伊犁州直有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6家,年屠宰加工能力27.4万头牛,培育了创锦农牧公司海牧牛坊、新疆托乎拉苏西牧源等肉制品品牌,提升了新疆褐牛知名度。
去年以来,伊犁州直紧盯繁育基地建设,不断健全新疆褐牛良繁体系。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肉牛核心育种场、4个州级种牛场,育种核心群规模达3000头、占全疆总量的80%以上。与疆内地州及吉林、河南、辽宁等地国家级种公牛站保持合作,输送优质种公牛20头,累计生产冻精50万支,核心种源自主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时,规范冷配站点建设,有效提高新疆褐牛冷配覆盖面。全年开设冷配站点600余座,完成牛人工授精40.51万头,怀胎率达85%以上、犊牛成活率超过90%。截至目前,伊犁州直新疆褐牛的良种率达80%以上。
图为尼勒克县牧强种畜有限公司新疆褐牛养殖基地。杜磊摄
尼勒克县牧强种畜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疆褐牛种畜繁育,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为全疆各地提供种公牛770余头。“去年,我们销售了123头种公牛,目前存栏种畜963头。后期,我们将明确育种方向及选配选育计划,有计划地导入优秀基因进行杂交改良,培育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新疆褐牛,为新疆褐牛的改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新疆褐牛养殖基地负责人周建忠说。
伊犁州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负责人杨光维告诉记者,2025年伊犁州肉牛产业将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在巩固提升新疆褐牛主产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新疆褐牛种质资源优势,以稳量提质为重点,增加基础母畜数量。拓展增产空间,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促进中小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发展水平,持续推进“新疆褐牛”“新疆褐牛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设,建立完善品牌管理和评价标准体系,加大品牌营销推介,不断提升新疆褐牛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多渠道增加牛肉供给,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记者杜磊韩莎莎刘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