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来了
春节的脚步,快了
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节前后人员流动性增加,伊犁州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居民2月重点关注冬春季高发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以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民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防护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流感高发期间,减少或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须要去,佩戴好口罩。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上报。
二、新冠病毒感染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2023年11月以来我国入境人员中JN.1新型变异株检出明显增加。当前我国新冠疫情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存在冬春季疫情反弹的风险,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加强疫苗接种,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防护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
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出游需求的民众,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动态,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居民感染后,要根据自身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的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三、肺炎链球菌性感染
以冬季与初春为多,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平行。肺炎链球菌常定植在人鼻咽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如感染流感、新冠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时,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而致病,主要表现为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一旦感染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防护措施
1.积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有益于减少严重的肺炎球菌性疾病。
2.鼓励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尽量减少被感染。
四、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强。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防护措施
1.接种含麻类成分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家长要注意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尽早建立免疫屏障。麻腮风疫苗是一种三联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这三种呼吸道传染疾病。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麻腮风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切断传播途径,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常晒太阳,开窗换气。
3.避免人群聚集。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医院、商场等,尽可能地降低接触麻疹病毒的可能性。
4.及时就诊。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5.避免接触患者。如果身边有人感染了麻疹,应该及时隔离,避免接触。
五、诺如病毒肠炎
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吸入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冬季是诺如病毒的活跃期,易在幼托机构和中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做好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
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关注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装水的选用应符合卫生标准。
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在寒冷的冬季使用燃煤、燃气取暖器等方式取暖,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极易因为煤球燃烧不充分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气温骤升骤降时因气压变化导致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同时,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使用管道煤气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3.汽车怠速时不可长时间开空调。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