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天气逐渐回暖,气候变化反复、温差大,是传染病多发、高发季节,此时正值开学季,人员流动和接触频繁,大大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机会。伊犁州疾控中心提醒公众应关注麻疹、流感、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防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外出踏青、出游时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健康出行。
一、预防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和全身性红色斑丘疹,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初期症状可能只是发热、流涕、咳嗽等,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麻疹,这个看似遥远的“老对手”,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预防提示1.及时接种疫苗。在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感染。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4.定期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5.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
6.如果孩子得了麻疹,无呼吸道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有相关症状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预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一般在冬春季高发。感染后一般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预防提示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手段。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3.科学佩戴口罩。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或相对密闭空间,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进入商超等;同时随身携带口罩,根据所处环境科学佩戴口罩。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要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良好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提高自身免疫。
5.学校和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病愈返校、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注意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强。易感儿童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
预防提示
1、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措施。接种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次,4岁~6岁加强第2剂次。2、保持手卫生。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多通风,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多运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
3、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
四、诺如病毒性腹泻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接触、食物、水源、气溶胶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
预防提示
1.勤洗手。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认真洗手,避免病从口入。2.注意饮食饮水安全。不喝生水,蔬菜瓜果洗净后食用;甲壳类海水产品加工时一定要煮透,避免生食。3.生熟食品应分开。加工食物时生熟要分开,熟食要用专用的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4.规范处理呕吐物。处理时戴口罩、手套,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覆盖消毒后处理,污染的物品和周围环境也要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五、预防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EV-A71等)引起,典型症状为发热和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5岁以下儿童高发,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患者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传播。
预防提示
1.个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不吃无证摊点售卖的食品,蔬菜瓜果要洗净,保证海鲜食品的加工、食用符合卫生要求,不喝生水。2.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并对污染对象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3.勤洗手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洗手也很有讲究。如果仅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肥皂或洗手液,远远无法达到清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