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发生疫情后,8月11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下达了驰援伊犁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声号令。
8月16日上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发出倡议,组建第二批克拉玛依市援伊核酸检测队伍。该院检验科年仅25岁的检验师赵麟立即报名参加。
报完名后,他把电话打给爱人张颖。张颖是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师,和赵麟同岁。他俩在今年6月订了婚,计划在下半年举办婚礼。
听到赵麟要去援伊的消息,张颖说:“我也想去。”
于是当天下午,当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发出组建援伊核酸检测队伍的倡议时,张颖也当即报了名。
8月18日下午三点半,张颖和赵麟一同坐上了前往伊犁援助抗疫的大巴车。自此,他们的青春和爱情履历里,增添了非常重要的一笔——共赴一线,援伊抗疫。
爱情很浪漫,抗疫多艰辛。
当大巴车渐渐驶进伊犁时,张颖感到内心既激动又担忧。初次奔赴抗疫一线,临危受命担任领队,这项巨大的挑战所激发出的青春热情是激动的缘由;而害怕则是第一次直面新冠病毒、将与病毒近距离较量所引发的本能使然。
“但真到了伊犁,也不怕了,既来之则安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张颖说。
初到伊犁,这支援伊队伍被分配到伊宁市的PCR气模实验室负责核酸检测工作。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着被呼出一片水汽的面屏,以高度的专注力在实验室的座位上一坐就是8个小时以上,不停地进行试剂制备、核酸提取、扩增、得出检测值、判断样本是否为阴性,为精确研判防疫措施提供依据。
样本最多的时候,摞起来就像一座小山。但无论如何,24小时内,必须要出结果。
于是,作为领队的张颖负责在实验室外围为所有队员提供生活保障,协调排班,安排每位队员的具体工作,协调实验,务必保证整体实验过程流程更优,效率更高。赵麟则奔赴实验室,埋头于核酸检测工作。
实验室内外,隔着空间,也隔着时间。
自到伊犁,近50个日夜,虽然同住一地,同处于一个工作地点,但张颖和赵麟的见面机会却并不多。
“我们分在了不同的小组,工作时间凑不到一起。平常做完实验,回到住地,差不多都是凌晨三四点以后了,洗洗就睡了。等睡起来,就又进了实验室。”赵麟说。
不仅很少见面,连彼此之间的聊天都变少了。张颖并不为此觉得失落,“因为都在忙,我们俩时间刚好岔开的,甚至连失落都想不起来。”
因此,挂念大多埋藏于日常的嘱咐中。“就是发信息跟她说,注意防护嘛。另外,最近天气变凉了,我也会叮嘱她记得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赵麟说。
原计划下半年的婚期要推后了。对此,赵麟和张颖倒都不觉得什么。眼下,他们所期待的则是,早日取得抗疫胜利,伊犁平安,他俩一起回家。
同时,他们也相信,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日子,一定是一份非常特别的经历。这份经历,用“共甘共苦”四个字书写着爱情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