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第一书记,我要带头上。”昭苏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驻昭苏县夏特乡新尼孙上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李晓娟主动请缨上一线。
8月19日,李晓娟和昭苏县的200名抽调干部一同来到伊宁市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到达当天,李晓娟和领队分到了一组,共同带领50名工作人员在隔离点开展工作。“来的路上,我们就对任务进行了预估,把人员进行分队,并迅速将队员分工编组。”李晓娟说,在到达隔离点后,没等通知就开始打扫卫生、消杀、分区域标注等工作。
刚开始,其他隔离点位建议李晓娟他们作为领队不要进入隔离区,因为领队一旦感染,整个队伍就没人指挥了。第一天,李晓娟拿着对讲机在外围指挥,可没想到状况百出,工作人员进隔离区分发物资就耗了6、7个小时,然而隔离人员微信群里却有人不停地反映没领到饭……
“怎么这么慢啊?光在外面瞎指挥不行,我得进去看看。”第二天,李晓娟进入隔离区才看到一排12至14个帐篷,共21排,帐篷之间是错开排列,很容易漏发。饭、水、垃圾袋等都是分开发放,送一排过去就是半小时……按工作要求,3个小时干完所有活几乎不可能。
图为工作中的李晓娟
“在隔离区停留时间越短,工作人员就越安全。”当天晚上,李晓娟开始对后勤组、物资组、数据组、环卫组等各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工作机制,促进各组的衔接和协调。
比如,物资组在隔离区外将所有物资全部分发打包完,后勤组进入隔离区一次发完,减少重复劳动;信息组将帐篷编号,并制成标签贴在帐篷显眼处,方便后勤组人员快速找到方位;关心关爱组将印有领队、物资组等负责人电话编成信息发给每位隔离人员,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天后勤组仅用1个半小时就完成派发任务。
每一次出隔离区都要进行全面消毒。“洗头发太麻烦,还要等着凉干耽误时间。”35岁的李晓娟长发及腰,是个爱美的姑娘,为了工作她剃成了光头。
“最危险的活、最麻烦的工作,李姐都是把我们挡在身后,自己上。”干部马田田说,隔离人员多,有些人睡颠倒了,总是半夜要这要那,李姐接到电话后,怕再转到联络组、后勤组,一下要折腾3、4个人。如果能一个人完成她就自己跑去隔离区送东西,大家都说她是“李大胆”。对这事李晓娟解释道:“少一个人熬夜,第二天就多一个人投入到工作中。”
隔离区人多,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一位在内地上学的女大学生,嫌帐篷太热要求工作人员去给她降温;曾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工作过的人员认为他们隔离点的工作程序有问题,总是给他们的工作提要求;农民工大姐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一些隔离人员对隔离点的政策不理解……面对这些李晓娟就给他们讲解咱们当前的疫情防控政策、讲清楚他们隔离点的工作要求等。“有些人很激动,情绪波动大,我就站在他们的帐篷外打电话给他说,在心理上与他拉近距离,时常一个电话就是1个小时。一次讲不清,两次,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李晓娟笑着告诉记者,她9月份的电话费就花了500多元。
隔离点的很多人从以前埋怨、不理解,到最后成了李晓娟的朋友、亲人,有的还发动身边人帮助她分担一些工作量。
一天微信群里又有人发牢骚,李晓娟第一时间解释、回复。这时有隔离人员劝她:“不用理他,如果事事都回复,那太辛苦了。”李晓娟说:“他本来就有情绪,如果不赶紧回复他,帮助他排解掉,这个小事就有可能发酵成大事件。”理解了李晓娟工作的不容易后,这位隔离人员还发动了18名一同前来隔离的人员帮助李晓娟做好群众的问题解答、回复,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等。
“我真没想到,这些人最后成了真心帮我的人。”李晓娟说,有位跟她吵架的隔离人员在临走时给他们买来了清凉油和维生素C,让大家做好工作的同时增加免疫力保护好自己。那位在网上发文质疑她工作的女大学生成了她的好朋友,在9月网课开始后,李晓娟特别为她申请了可以上网课的宾馆,可是她坚决不给大家添麻烦、不搞特殊化。那位曾情绪崩溃大哭,说话冲人的农民工大姐后来转到方舱医院时,还常常打电话给李晓娟,一口一个“丫头”的,千叮咛万嘱咐她做好防护。很多隔离人员在临走时给工作人员发短信、制作温馨小视频表示感谢,
隔离点干部郝君说,李晓娟特别注意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看到谁上厕所不穿鞋套、谁没有规范佩戴口罩、谁消毒不彻底,她都会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地说。
在隔离点工作的50多天里,李晓娟的团队凝心聚力、一团和气、工作效率高、赢得群众的认可。他们团队受到专班表扬一次,她个人得到通报表扬两次,他们在腾讯钉钉会议上更是多次被表扬。
隔离点工作常常一天工作16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2个小时;50多天时间里,她最想的就是8岁的女儿,最怕的也是跟女儿视频,她怕自己这幅模样吓坏了孩子。
疫情中,总有一些人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而上,他们身处隔离点,冒着生命危险与疫情去战斗,守护着一方平安。李晓娟仅仅是众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中的一个缩影。